晏子春秋
諸子百家叢編

by


About - 晏子春秋
Language - English
DRM - SD1YJNY3HY4
Published -

《晏子春秋》是記載春秋時期 (公元前770年~公元前476年)齊國政治家晏嬰 言行的一部歷史典籍 ,用史料和民間傳說 彙編而成,書中記載了很多晏嬰勸告君主勤政,不要貪圖享樂,以及愛護百姓、任用賢能和虛心納諫的事例,成為后世人學習的榜樣。晏嬰自身也是非常節儉,備受后世統治者崇敬。

書中有很多生動的情節,表現出晏嬰的聰明和機敏,如「晏子使楚」 等就在民間廣泛流傳。通過具體事例,書中還論證了」和」和「同」兩個概念。晏嬰認為對君主的附和是」同」,應該批評。而敢於向君主提出建議,補充君主不足的才是真正的「和」,才是值得提倡的行為。這種富有辯證法思想的論述在中國哲學史上成為一大亮點。

《晏子春秋》經過劉向的整理,共有內、外八篇,二百一十五章。

導讀

在《晏子春秋》中,晏子的節儉觀念也得到了充分的表現。晏子認為,節儉是一個賢人的基本品質,所以,他對那些富貴驕奢,鋪張浪費的人或行為從心底里抱有一種反感。他曾對齊景公的窮奢極欲進行了多次的批評。他自己則從節儉要求和約束自己。齊景公多次要給他調整住宅,還趁他出使在 外替他建了一座新宅,他都堅決辭謝了。當齊景公賞賜他車馬時,他說:「君使臣臨百官之吏,臣節其衣服飲食之養,以先齊國之民,然猶恐其侈靡而不顧其行也;今輅車乘馬,君乘之上,而臣亦乘之下,民之無義,侈其衣服飲食而不顧其行者,臣無以禁之。」

(《雜下》)這就是說,他要以節儉作表率,以防百姓過分追求物質享受而造成社會秩序的混亂和道德敗壞。

《晏子春秋》還十分突出地表現了晏子對禮的重視。他說:「禮者,所以御民也……無禮而能治國家者,嬰未之聞也!」

把禮看作是治國的根本,統治百姓的工具,可見禮在晏子心目中的地位。在這一點上,晏子與后來的孔子是很有相似之處的。正因為如此,晏子對無禮或不合禮的行為進行了不遺餘力的批評。(《內諫》)載:「景公飲酒酣,曰:『今日願與諸大夫為樂飲,請無為禮。』晏子蹴然改容曰:『君之言過矣!群臣固欲君之無禮也。力多足以勝其長,勇多足以弒其君,而禮不便也。禽獸以力為政,強者犯弱,故日易主。今群去禮,則是禽獸也。群臣以力為政,強者犯弱,而日易主,君將安立矣?凡人之所以貴於禽獸者,以有禮也。故《詩》曰:『人而無禮,胡不遄死?』禮不可無也。』」晏子認為,禮是區別人與禽獸的標準。沒有禮,人就成了禽獸。作為一國之君,如果帶頭不講禮,國家根本就會動搖。《外篇》中載有晏子的另外一番話,內容與上面一段話類似:「今齊國五尺之童子,力皆過嬰,又能勝君,然而不敢亂者,畏禮也。上若無禮,無以使其下;下若無禮,無以事其上。夫麋鹿維無禮,故父子同?。人之所以貴於禽獸者,以有禮也。嬰聞之,人君無禮,無以臨其邦;大夫無禮,官吏不恭,父子無禮,其家必凶;史弟無禮,不能久同。』」

Re-edit & Published by VM ebook